细的小吃了,要说起来王爷也是功不可没的。”
叶布舒点点头说道:“难怪孔子都说“食不厌精”,这个甑糕真的不错。”
“我看孔子是吹牛,他带着学生到处跑和逃难一般无二,吃饱都是问题,哪来的食物精不精呢?想来是哄他的学生们,以为他们的老师多厉害呢。”
“好为人师和吹牛皮是天下读书人的通病,孔子也是人,偶尔自吹几句也是人之常情。”
和紫云的这一段对话,叶布舒不但情绪放松了很多,心里的自信也在增加。他不由的想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徐敬业在扬州起兵1.万反叛的事,仅仅一月后就被平定。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百姓安居乐业是最大的定数,任何阴谋诡计都难以撼动这个事实。”
叶布舒随口问紫云:“你说这文臣造反和武人造反哪个更让人担心呢?”
紫云摇摇头为难的答道:“都是造反,还有差别吗?”
“这个问题是有些难为你了,你来听听满桂会怎么说。”就这样刚吃完甑糕的满桂就被叶布舒叫进了书房,
听完叶布舒的问题后,满桂一边端起茶水放到叶布舒面前,一边说道:与武将比较,文人造反几乎就没成功过,不然也不会有(文人造反,十年不成)笑谈”。到了大明一朝,多数文人乖戾无常,不但无胆也无计谋,早己不是汉唐时出可将,入可相的文武全才了。夸夸其谈还算在行,提若说刀杀人,这刀提不得起来都难说。
叶布舒点点头,心里不由的想到了洪承畴,洪承畴本质上也不是这样的人吗!他要是真有胆气也不会当年被俘后投了大清。不敢首面失败,不敢首面生死是大明读书人最大的命门。
这一通思索下来,叶布舒内心平静了很多,他坐在椅子上对着紫云和满桂说道:“本王今日有些累了,把这里的奏折你们一道道给本王读来听吧。”说完自己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紫云也不推辞,从成堆的奏章中选出一个,这些公文都是由洪承畴的西北督府送而来的,奏报中一片风轻云淡,百姓安宁。其中关于西安城中的流言蜚语,更是只字未提。一连读了几个都是大同小异,叶布舒对满桂说道:“找些不一样的来听。“
满桂在公文一顿翻找,还真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奏折,满桂把这个奏折递到紫云手里后说道:“王爷,这个是榆林县令方大声的奏报,也是近一月前送来的,但知县无权向王爷首接奏报,所以……”
现在的叶布舒并不关心这奏报是怎么来到王府的,首接说道:“无妨!先看这个知县讲了些什么”。
紫云拆开公文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