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本地曾有大旱,村中井水皆竭,独此泉依旧不紧不慢汩汩外流,幸赖此泉,人畜得以活命。故此本地人对此泉极为看重。更有风水师说,此地下必有大河。”
“因家师已弃世,不想对其师母及其家人相扰,故前几日我与一众流民便于此沟渠边暂时栖身,朱古乡张茂春在钓台劳作,他识得我,报于师母,师母才让人带我到庄里去,与他们同住。要不然,我与家人还在那沟边呢。”
朱木石向崔毓柳说道:“咱们跟褚兄弟一同去看看?”
崔毓柳道:“好,兄弟,就依你,走。”
几个人说说笑笑直奔褚思鹏口中的钓台走去。
崔毓柳道:“为何叫钓台,怎么听着像是钓鱼台?”
褚思鹏道:“这个还真不知道是何原因。不过,这个土邱比东侧溪流高出有近两丈,直上直下的,说是钓鱼台,还有点那个意思。只是,在这样的溪水里钓鱼,着实浪费了这台子了。”
愈走愈近,愈近钓台的轮廓也愈明显。钓台边上影影绰绰人影不断。
待得近了,果然老老少少的数十口子,多于岸边相互偎依,或三两个或三五个人裹着一床破被。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很少女人和小孩子家。台宽约十来丈,长约二十来丈。这个钓台由于较高,故而形成了几个梯台,他们这些人便于这些梯台平坦且背风处将就歇息。
朱木石道:“这个台子不简单,看这模样并非天然形成的,似是人为。有点儿和我峄县一区峨山北的散金台相似。散金台是为纪念西汉疏广、疏受叔侄俩而留下的,这叔侄两个一个是太子太傅,一个是太子少傅,在我峄县历史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个钓台的岁月也不会少了。这个村子依台而建,历史想来也不会太短,应当说有些文化积淀。”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