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嘛!粉兰的嫂嫂偶尔回来一下,看看老人。”巧巧的丈夫说。
\n
“新农村建设,万隆村动静还是大,修了水泥路,硬化了街道,现在还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产业化经营,算得上是咱县上弄得好的村,我看这与干部有很大关系。拿咱那个村来说,班子也是换了届的,也是经过选举的,但是,他们干了些啥,据说连个远景规划都没有。”巧巧的一个弟弟说。
\n
“别提咱村的选举,纯粹是走过场,搞形式,工作人员提着票箱,到各家各户,指使村民填写,你说这能选出好的干部吗?”另一兄弟说。
\n
“论咱村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关键是缺一个好的领头人。像万隆的何佳旺,思想新、观念新,能跟上形势,在事务中敢作敢为,说啥干啥,咋能搞不好工作!”巧巧娘家的兄弟们,就这样谝了个个把小时。
\n
午饭时间到了,李巧巧家摆了三桌子,凉菜有牛肉、猪蹄、排骨、炸面鱼、花肉、五香花生米、炝莲菜、木耳洋葱、上海青,酒水有宝鸡啤、五粮液、饮料,还有一条555烟,看起来,还样样数数的。自然,他们兄弟们你猜我喝,有滋有味,巧巧的丈夫接连看着酒。热菜上来了,油酥酥的蒸焖鸡、香喷喷的清蒸鱼,还有红烧肉、烧茄子、鱼香肉丝、粉蒸肉等。一切都显得大大方方,体体面面。李巧巧见娘家人喝得痛快,吃得可口,心里舒服极了。
\n
下午,客人都逛会去了。巧巧约了粉兰也夹杂在了人群中。她俩一会儿在戏台下看看,一会儿又到庙堂前逛逛。庙堂前进香朝拜的人不亚于看戏的人,她们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女老人。当然,巧巧和粉兰也听说了,明天还有送祗火的,到时是锣鼓家伙相迎。
\n
万隆村的古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得道。当然,前来逛会的人中,有看热闹的,有专程前来赶会烧香的,更多的人则是闲了没事干,前来散心的,当然还有借机消消身上的晦气的。小商小贩们则是赶集,借机挣钱来的。
\n
古会的神篷在戏台的一侧,属临时搭建的,远看,就是一个客篷一样。在神篷前,粉兰问巧巧:“咱这儿敬的是啥神,能吸引这么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