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典史:“大老爷正为此事发愁呢。虽然盐业利润巨大,但是官盐的销量一直不太好。满打满算,今年还有一万斤盐的缺口没有着落。”
徐青暗自一笑,这个时代,官盐什么品质,谁心里不清楚。哪能卖过价钱只有官盐三四成且品质更好的私盐。
大抵是国朝都深知盐业弊端,甚至特许东南沿海一带的无地平民,可以贩卖私盐,补贴家用。
这其实和国朝时兴时废的禁海政策有关。
因为禁海必然要将沿海的百姓迁往离海岸一两百里的地方。但百姓不能靠海吃饭,又分不到多少地,必然影响生计,才有了默认这些百姓贩卖私盐的事情发生。
不然人家活不下去,一样要造反。
当然,这种默认是有限度的,一旦超出朝廷的容忍限度,自然会翻脸。
而且时间一长,许多盐商勾结本地官员,会让底下人冒充这类百姓,光明正大地贩卖私盐。
导致官盐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没办法,私盐利润太高了,而且好卖!
但朝廷不管这些,反正官盐的销量份额,每年都是定死的,绝无缓和余地。所以最终还是要摊派。
吴知县这一万斤的缺口也不是毫无缘由出来的。
因为一万斤官盐的份额,本来是赵家的,现在赵家不接受摊派了。
而吴知县不想因为此事影响自己的升迁,正为此发愁。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