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时势使然。
徐青如果放在一百年前,写出这种文章,其实没有生存土壤。
现在是时势到了,自然有人愿意认可其中观点。
观点不在乎对错,在乎对自己一方是不是有利的。
徐青因为要论述的内容过于宏大,而且还得斟酌用词,所以没有很快完成文章。
初稿过后,再是认真誊写。
这一篇文章,足足用了三个时辰。
而且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绝对专注的状态。
直到最后,觉得可以交卷才起身。
旁边的严山早就写好了。
院试考生不多,提学勤奋一点,当场就能看完。
严山想晚于徐青交卷,正是想看看徐青的文章,会让提学有什么反应。
提学是从应天府过来的,自然不认识徐青。当然,提学也对府学案首徐青的名字有所耳闻,但还不至于刻意针对。
自然也不会调查那么仔细。
赵熊也没在提学跟前给徐青上眼药的门路。
毕竟提学是从京城外放地方的学政,等于钦差,地方上其实都没几个熟人。至于冯西风作为小舅子,干脆就没说徐青的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