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早就要入了,就是过来时遇到这里有地主在招佃户,这里可比荆襄道松快太多了,所以我犹豫了是不是在这儿当佃户。今天过来喝口延寿井的水,一口喝下去,不咳嗽就入延寿教,被水呛到咳嗽就在这儿当佃户试试。”
韩振海眼睛一转摸了摸胡须:“这里的地主为什么要招佃户?按理说曲阳县繁华,和你一样来这里的人也多,地主们不可能缺佃户才对啊。”
“您有所不知,就是因为曲阳县能干的活够多,本地人随便都能挣到钱,根本看不上当佃户在地里刨食。我也问了,有人说进延寿教比当佃户舒服,所以曲阳县许多人宁愿去延寿教种田,也不愿意自己佃地主的田种地。”
这有些超出韩振海的认知了:“在这里当教徒比当佃户还舒服?而且你还说本地地主招佃的条件松快。哦,应该是没人当佃户,所以他们条件才会松快。”
“对,就是这个理。只是我终归不是本地人,那个何一民老爷招佃的条件可低了,还送我馍馍吃。我心想这里的地主应该挺仁善的,干个两年说不定就能娶媳妇。不敢说本地媳妇,外地过来的媳妇或者托人在荆襄道那边说一门亲,也挺好。进延寿教要说媳妇难些,听说最快也得三年呢。”
韩振海惊讶道:“延寿教里也会帮说媳妇?”
“您毕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荆襄道的时候就听说了延寿教有办相亲会,女的在屏风后面跟你说话,若是谈得合适就能见面,若是还满意就能婚配。不用彩礼嫁妆,教里帮你办婚礼不说,还给一栋房子住另十亩地。”
韩振海不信:“这怕是谣传吧,若是入教之后并无此事你岂不是很失望?”
“我也不是那么好骗的,过来之后我就问了本地的人,他们都说有,他们还见过呢,有人真的成了。就是得当三年以上的教徒才有这种机会,而且男多女少,要轮到自己还得有点运气,要是长得不好或者太老,就别想了。”
和此人聊了一会儿让韩振海对延寿教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自忖如果是个底层人民,听到天下竟然有延寿教这样入教就能从穷苦瞬间跃入温饱的地方,怕也是无比向往。
轮到他们后,韩振海接过一个小木碗,喝了里面半碗水。水是从井里直接打上来的,喝到口中时还有些冰凉。但要论有什么特殊是没有的。
但是小木碗竟然是热的,原因是喝完的小木碗被放进了沸水里煮了一会儿之后才放到架子上晾干等着再使用。韩振海不知道这是什么仪式,但这样一弄,确实让他和别人共用一个碗的心理不适感消失了。
走到远一些的地方,看着这里不论是延寿教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