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种情况下,钦天监的监内官员及天文生、阴阳户,都具有家族世袭承业的倾向。
再加上天文、历算、阴阳、堪舆等知识和技能,无论专业性还是技术性都比较强。
家内传习较为普遍,也非常容易形成家族世袭的现象。
当然朱元璋规定钦天监内人员世业专官,也有当时的时代背景。
毕竟明朝代元而起,在户役制度上承袭元代。
官府所需的各种职役,均由相应的户计承担。
这些户计世籍世业,为官府源源不断地提供役使之人,即所谓的配户当差。
也就是在说明朝初年,承认并保持了元朝的各种户籍分类。
其中军、民、匠、灶,是最常见也是人数最多的户计。
其他户计种类繁多,因事而设。
简而言之朝廷有什么需要,就会有相应的户计专门供役。
其中之前所说的“阴阳户”,就是与天文、历算、占卜、堪舆诸事相关的户计。
早在洪武元年九月,朱元璋便征招元朝天文机构的官员14人到应天府。
洪武二年,他又招故元回回司的天台官郑阿里等11人,加入大明的天文机构。
参与新朝历法的编修、天象的占卜,以及西域天文历算书籍的编译等工作。
还有一些人因拥有相关技能,从而被举荐、征招入监为官。
比如负责讲解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汤铭,就是因为精通星历之学,于洪武年间由太学生举荐为天文生的。
“‘千里镜’由镜筒、物镜、目镜、调焦钮、寻星镜、支架等部件组成。
镜筒长约128公分,直径约为11公分,为铜镀金材料。
物镜为一块凸透镜,直径约8.5公分。
目镜为一块凹透镜,外露的观测孔直径约为0.7公分。
调焦钮位于镜筒右侧,可根据观测需求前后调节目镜,以获得清晰图像。
寻星镜位于镜筒左上方长约26公分,直径约为4公分,主要用于搜寻待观测的天体。
支架为铜镀金材料,高约66公分,下部做成三角形的稳定支撑。”
朱标闻言皱着眉头说道:“本宫给各藩属国使臣发放‘千里镜’,为了让他们观摩我大明板甲突破部队即将展开的实战军事演习。
用于搜寻待观测天体的寻星镜,还是留着钦天监的监内人员自己用吧。”
然而眼疾手快的那空膺,已经通过汤铭的指导,率先组装好了单圆筒折射式望远镜的所有部件。
一直以来他对华夏这片土地百姓的智慧,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怀疑。
之所以几千年对人类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那是因为统治者将百姓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