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饭。”
“这样吗,那算了吧!”
下午的时候,乔瑞达三人推着杜丰,做了多项检查,而后是专家会诊,确定病情,商量治疗方案。诊断结果却是不太乐观,杜丰断掉的神经不是一根而是两根,并且他的脊柱在车祸中严重损伤,到现在仍未痊愈,现在动手术修复神经,基本不可能。
“王教授,那我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动手术,进行神经移植呢?”唐小曼有些急切的询问道。
“再等一个月吧,到时候脊椎上的伤势恢复的差不多了,再动手术,进行神经接续,比较稳妥。”
就这样,杜丰在协和医院住了下来,一边养伤,一边等待手术治疗。唐小曼在医院陪护了一个星期,而后返回德诚市,去处理公司事务。杜青青为父亲请了护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她自己一有空闲时间,也会往医院跑。
乔瑞达通过王院士的关系,在北大实验楼,借了一间材料学实验室,开始尝试着制备高分子材料ddat。老话说隔行如隔山,乔瑞达一个学习集成电路专业的大学生,去搞新材料制备,那真是两眼一抹黑,不说别的,只是实验室内那琳琅满目的各种实验设备,乔瑞达能够叫上名字的,就没有几个。好在乔瑞达是开挂人士,拉出系统菜单,对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逐一拍照解析,很快就弄明白了它们的名字、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溶液配置,电极电压频率调整,尝试了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却都以失败告终,不是没有任何东西生成,就是生成的物品,货不对板。实验记录写了一大本,成果却是一个都没有,当真是搞人心态。如果不是此前的诸多实例,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乔瑞达都要怀疑系统解析出来的ddat制备方法存在问题了。
一个星期后,乔瑞达看着面前烧杯中,生成的绿色糊糊,无奈的摇摇头,叹息道:“第143次制备,结果依旧是失败。化学试剂、溶液配比、电极的数量,电压、频率,全部按照系统给出的制备方法来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难道是这些试剂存在问题?”
一再确定制备方法不存在问题之后,乔瑞达将怀疑的目光,放在了那几十瓶试剂上。这些试剂是乔瑞达花钱,从化学试剂公司采购来的,按说不应该出问题才对。但是世事无绝对,既然找不到别的毛病,就只能从这些试剂下手了。乔瑞达将这些试剂一一打开瓶盖,用系统拍照解析。
“这个没问题,这个含有一些杂质,不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咦,这个白色粉末的化学式,怎么和瓶身标注的不一样,靠,我就说实验了一百多次,制备全部失败,原来问题出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