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露出羡慕的目光。
“以后会好的!”
“说不定过些年,你也能搬进楼房里住。”
陈泽话有些敷衍,其实他想说得是,楼房并不一定就好,可能还没有独家小院住着舒服。
但肖红想住楼房都快羡慕疯了,已经快成执念了,他即便说了,估计对方也不会相信。
“这儿的人可真有钱啊!”
“这么贵的包子,还这么多人买,一买就买这么多,这每个月得多少工资,才敢这么挥霍啊!”
肖红吃着8毛钱一笼的肉包子。
8毛钱一笼的包子,她一口能吃三个,一口就是两毛四,心疼。
起初陈泽准备多买几笼,毕竟两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都很能吃,放开了吃估计七八笼都打不住。
但是肖红却拦住了,说:“这么贵的包子,你看谁家敢这么吃。”
可事实是,话还没说完,就见几个大姨结伴来卖包子,三笼的,四笼的,甚至看见一个大姨一口气买了五笼,给了对方四块钱。
四块钱啊!
一天四块钱,一个月就要120块。
这还不算早上和中午花的,当然,账不能这么算,毕竟人家也不一定天天都吃小笼包,但管中窥豹,也足以看出来,这里人消费水平之高。
啥家庭敢这么造啊?这一个月得多少工资才敢这么花?反正肖红觉得,凭借自己每月四十块钱的工资,是肯定不敢这么吃的。
“是啊,石油工人确实有钱,福利好。”
陈泽倒不是很意外。
石油工人福利好,是社会公认的。
后世很多孩子了解石油工人,都是从石油会战中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用身体搅拌水泥的照片了解的,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石油工人这么苦,生活一定很艰苦。
然后便将之与后世的血汗工厂归为一类。
而事实上是,石油工人的福利几乎是全国所有工人中最好的,石油工人的平均工资,甚至比司级领导的正常收入还要高。
知青下乡,很多魔都、京城的知青都祈求着将自己分到石油岗位。
为什么?
自然是那高的吓人的工资。
在很多人看来,伊水伐木场工人每月平均40元的薪资,工作十几个小时,累是累了点,但工资是真的高。
但凡事都怕对比。
和大庆普通工人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上下班有大巴车接送,每月100元起步的工资相比,伊水的工作,简直就是黑奴人生。
后世开车的人天天骂三桶油,在1987年以前,我国的石油其实是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石油作为出口换外汇的主力之一,石油工人的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