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积极,场里包办了修路期间的所有伙食,出工的农民不用自带干粮,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肉。
沙其鸣又腆着脸去市里借来了许多大型设备,工期很快就结束了。
年中,林场加盖两栋房子,算上原本的三栋房子,一共五栋,可以容纳500人居住,短期来看是足够居住了。
长期来看还是有些不足,沙其鸣计划在未来三年再修建十栋,足够2000人居住的房子。
林场的条件越来越好,林场建起了自己的小学,诊所,操场,商店,越来越的本地人想方设法加入林场,林场员工人数突破三千。
七月份,陈泽带着肖红去了一趟南方,费劲千辛万苦弄来了一批新式布料和棉花,带回来后,不只是林场的工人,甚至附近的村民都闻风而动,涌入林场商店,将之抢购一空,也让陈泽看到了大家被压抑的消费力。
于是乎,九月份陈泽又专门去了一趟魔都,弄了一些牙刷,肥皂,毛巾,脸盆等两火车车厢的日化用品。
顺路去探望了小王同志的父母,虽然运动会还没结束,73年一月以后,但已经有部分人员可以返回家乡。
尴尬的是,小王同志父母问他和自己小王什么关系,陈泽答不上来。
而一同过来的肖红也有些吃醋。
九月末,陈泽成功带着两火车车厢的日化用品回到了伊水,火车刚到站,就被扣下一半,之后又有各个兄弟部门找上门,打感情牌,等运回林场的时候,东西已经只剩下一半的一半了。
本想着这些不是刚需,买的人不会很多,没想到当天便被抢购一空。
年底,虽然渔获收益只有上一年的一半,但由于林场工人变多的缘故,当年的收益不降反升,来到了80万。
考虑到渔业收入是一大进项,场里决定计划进行人工养殖,并将之提上林场日程。
......
1975年,
开年,第一件事还是修路,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出工的人更加积极了,根本不用各村村长、队长督促,自己扛着铁锹就过来了。
人力成本省下了,但伙食费方面的开销,林场可谓是颇为大方。
陈泽听场里的会计抱怨,伙食费太高,每天光是买猪,就要买五头。
干活的农民也很实在,吃了肉工程进度飞快,石子路再次延伸,目标直达市区。
但最终还是因为修了三分之二没钱了,只能作罢,准备来年再接着修。
三月份,经过场内多方协调,先后开了十几次会,第一批鱼苗下水。
山鲶鱼属于鲟鱼,生长期动辄十几年,因此鱼苗主要选择生长期短,收益高的鱼种。
为此,场里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