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又一两个小混混来找事,不过也不敢闹得太厉害,顶多笑话我们两句就走了。”
陈泽回去的时候,特意从西单路过,看了看,发现果然和半个月前有所不同,街上摆摊的人多了不少。
原本还只是三三两两,偷偷摸摸卖东西,现在都有一两个人敢把东西摊到地上招揽客人,不怕被抓。
还有几个像之前看到的茶摊,周围围着一群再就业的年轻人,看着挺热闹。
由此可见,上面的政策确实是在变化,而下面的许多人也都感知到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开始去试探原本的界限。
......
“照您这么说,您祖上还是个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不吹牛跟你说,你刚才进来的时候,那条街上的商铺,只要有一半儿是我们老范家的。”
“我们祖上在这儿住几百年了,从入关开始,就住在这儿……(和谐)……
李肖对于老头子的口嗨没听进去。
李肖打量着这所三进大院儿,看着确实气派,比李云家那处修的还好,还要大。
位置也不错,位于东安门大街路北,离以前的老东兴楼不远。
西临东华门,南池子,北池子,东临王府井,就算是放在四百年前的明代,也是地处繁华的商业街区。
虽然房子是在胡同里面,但位置真算不上偏僻,只要在院墙上开一个偏门儿,离大街也就是十几步的距离。
到时候再在路口挂个牌子,可比其他小饭店显眼地多,最重要地是人流量还不小。
“怎么样?我这房子不错吧?”
“你看看这柱子,这房梁,用得可都是上好的紫檀,几十两一方。”
这就是纯属扯淡了!
李肖虽然对古玩家具不甚精通,但小时候也跟在陈泽李云屁股后面收过破烂儿,捡过漏,自然一眼看出这房梁用的不是老头所谓的紫檀,而是古代常用的榉树,也就是榆树的一种。
紫檀木在古代也是奢侈品,清代的时候,?紫檀木的价格就没有低于每斤2.2钱的。
皇室都拿它做家具,不舍得用在房子上,你一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紫檀木当房梁。
你以为你家祖上是和珅啊?
李肖没心情跟老头在这里瞎掰扯,单刀直入:
“老爷子,您这房子卖吗?”
“卖?”
老头一听这,立马摇头。
“不卖!不卖!”
一顿饱和顿顿饱还是分得清的。
他家这院子,这地段,解放前就是香饽饽,拿在手里一家老小吃喝不愁,卖了以后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建国前出生的人,和建国后出生的人,对于商业,贸易,改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