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在人群后面缓慢前行,陈泽好奇地问道:
“麻袋里面是什么?带了这么多东西?都是鱼干吗?”
“不是,就两袋是,其他都是些衣服,被子什么的,还有些家里的东西。”
“那也太多了。”
陈泽能明显感觉到几个麻袋都不轻,跟搬家似的。
他不清楚两个女孩是怎么把这么重的麻袋一路带上车,而后又带到京城的,这么沉,这么多,瘦小的躯干,拖着也累啊。
“嗯,能带的东西都带过来了。”
肖红的情绪明显不高,似乎是有些难言之隐,暂时不方便当着奶奶和妹妹的面说。
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便止住了话头。
陈泽看出来了,也没有追问,只当是肖红不想说,于是便换了个话题。
几人扛着大麻袋,拖拖拉拉,跟随人群来到了外面。
陈泽叫了一个三轮。
随着开放,越来越多人开始探索,火车站蹬三轮就是一个成本低,生意不错地活。
只要家里有个三轮车,吃过早饭蹬着三轮来到火车站,找棵凉快点的大树一停,跟人聊起天。
有生意了做,没生意了歇,一天多多少少也能挣个一块,五毛,运气好了,还能多挣一块,给家里孩子买二两肉解解馋。
“爷们儿,一趟多少钱?”陈泽拍醒一个树下盖着草帽歇息的年轻小伙。
小伙被人搅了美梦也不恼,见生意上门,热情开口:“您到哪儿啊?”
“南锣鼓巷!”
“哟,那不近,好几里路呢!”
“多少钱?”
“就算您八毛吧,毕竟您有这么多东西呢。”
“五毛,我俩不坐,我俩骑车。”陈泽指了指自己的自行车。
蹬三轮的小伙子想了想,没多犹豫点头同意:“行,上车吧。”
如果是陈泽自己,可能就不还价了,可即使是五毛钱,老太太还是不禁心疼,嘴里唠叨着要走过去。
陈泽和肖红好劝,骗老人说京城大得很,路几十里,走到天黑也走不过去,老人这才不情愿的坐上车。
“爷们儿,这你媳妇儿啊?有福气啊!”
蹬三轮儿的小伙子很畅谈,就是话有点儿多。
陈泽与之同行,听到这个问题,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爷们儿,嫂子哪里人啊?”
“闽省的。”
“哎呦,那可不近啊,好几千里呢,这么远咋认识的?”
“知青下乡时候认识的。”
“下乡认识的?那爷们儿你也算是有情有义的汉子。”
......
陈泽和小伙子聊了两句,互相问了对方户口本儿,他这边是有真有假,对方那边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