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在他看来是真的对这个即将建立的特区充满信心。
“两年?会不会太晚了?我怕出手晚了,连汤都喝不到。”
陈泽担心两年的时间过于漫长。
“不晚,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已经提前联系了不少港台的商人,只要愿意回来投资的,都有很大的优惠,但是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有一两个有回信的。”
“从现今情况来看,前期主要的发展还是要靠政府推动。”
“这种事宜晚不宜早!”
浩浩荡荡的招商引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商人是逐利的,不是做慈善的。
在改开初期,高层多次邀请港台富商赴大陆考察,但最终真正落实投资的,却寥寥无几。
如1978年,高层在庆典之宜邀请香江老李参加,彼时长实江团刚上市六年,李嘉成也因为长江集团上市后成为亿万富豪,长江在香江还只是一家二流的房地产公司?。
纵观李首富的一生,重回内地对其及其家族的财富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作用不在于投资数额,而在于政治立场,也正因为此,李首富才能平平安安,风生水起,两头通吃,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李首富成了大陆人人皆知的人物。
但事实上,在重要的1978年,受邀来访大陆的李首富,在考察完大陆的经商环境之后,却并没有投资,只是在老家建了群众公寓,花两百万修了所医院,建了所学校。
可以说,只是做慈善,表态度,却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投资。
其实这种不信任是改开初期遇到一大难题。
直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招商引资依旧是一件难事,真心愿意投资的,都是一些老朋友,如香江霍家,暹罗谢家,马来郭家......
而这些家族选择来华投资,也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
听了老马的话,陈泽将心中的想法暂时放下,两年时间说长也不长,他估计等到两年后,自己的身价已经足以匹敌港台的一些小商人了。
彼时大庄家将好的地段拿走,自己走在中小商人之前,喝口汤也不错。
拿出一笔不大不小的投资,利用关系拿上一块后世企鹅总部大小的边角料,拿到手后先建成厂房放着,等有钱了再盖一栋写字楼,用于收租。
......
阳江,月湾村,
湾:有河水弯曲处;海湾;船舶停靠之处;村庄的意思。
月:则是形容月湾村形似月牙般的形状。
时隔两个月,陈泽再次来到这里。
上次来时是黄昏,这次来的早,夜里出发,到的时候还是白天。
不过来的不巧,陈威不在。
此时大陆还未开启移动通话,风靡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