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倒闭。
哪里像现在,客人被打惯了,忍耐度极高,骂两句根本不往心里去,毕竟总比去国营饭店好,那可是真会挨打的!
“真是这样?”陈母听了儿子的分析,有所明悟。
“可不是这样嘛!”
“你说,那要是咱们家也开家饭馆,是不是也能赚钱?”
陈泽:......
陈花花:......
听到母亲的这个提议,陈泽和陈花花面面相觑,不再说话。
“说话呀,你们觉得这提议咋样?”
“啊!好好好好好!”陈泽和陈华连连称好。
改开的风,由沿海吹向内陆,由中央吹向地方,吹到了陈母的心中。
......
京城作为首都,变化虽不如南方,但却远比地方上变化的快,改变的多。
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两年了,都知道,上面不是闹着玩玩儿的,这才可能是真的不一样!
走进普通人的视角,首先是街上的车变多了。
这个车指的是三轮车,火车站,天安门,大街小巷,三轮车越来越多,有的是货运,有的是客运。
货运的叫做板爷,京城到处都是胡同,大车进不去,板爷们推着车子,满大街送货,一趟两三块,什么活都接。
车站蹬三轮儿的,年前还小猫三两只,现在已经能组成三轮儿大军了。
价格也确实不出所料,直线上涨,从车站到前门大街,不讲价2元一趟!
爱坐不坐,就这个价!找不到更便宜的,宁愿歇着!
当然,外地人另说!看爷心情!
修自行车的可成了香饽饽!补轮胎补得热火朝天,收钱收得手软。
街上买菜的变多了,郊区的农民自己拉着板车,偷偷到京城卖。
卖肉的也不少,常过路边不经意间,就多出了一两个卖肉摊子,挂着猪头,羊头,到底卖的什么肉?谁也说不清楚。
一问,就是自家养的!
口感虽然有点怪,但是胜在便宜!
街面上的稀奇玩意儿也越来越多,款式颜色花里胡哨的衣服,以前托关系才能买到的手表,去西单逛逛,都能找到。
收破烂儿也越来越多,不要废纸,不要废铁,就要点儿瓶瓶罐罐,有时候几伙人还未因为一个破瓶子打起来,奇怪地很。
走街串巷的小贩,货郎......
这些以前都不允许的职业,现在遍地皆是。
更为重要的是官方的态度,与惩治力度,让人们渐渐觉得,这次可能真的有点不一样了。
总之,整个城市都在变化,不但是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还有看不见人心。
原本一样的大家,渐渐开始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