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作曲家,想做这件工作时,便会马上答应的。或试想一位科学家,发誓不把他的著作刊在报纸上,可是一看见一位和他竞争的科学家弄错了一个字,他便会忘掉自己所定的规律,拿着作品去发表,这里,我们把握到人类灵心的特性了。
\n
人类的灵心,是不合理的,是固执的,偏见的,是任性的,是不可预料的,因此也就可爱。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个真理,那么我费去一百年,在人类心理学上的研究工作,便不能算为有结果。换言之,我们的灵心,仍保存着人猿智力上那种无目的,人暗中摸索的性质。
\n
请试看人类灵心的演进程序。我们灵心的功用原本是一个觉察危险而保全生命的器官。而它的终于能够体会逻辑和准确的数学方程式,仅是一桩偶然的事。我们的这个灵心确不是为这种功用而创造的。它的原来功用是仅想嗅嗅食物,但除了嗅嗅食物外,如也能嗅嗅一个抽象的数学公式,那是固然也不坏。以我的观念,人类的头脑是像一条章鱼或海盘车,长了一些触角以便摸索真理,待摸到后就把他吃掉,(我对其他动物的头脑观念也是如此)我们今日总说“摸索”真理(feeling)而不说“思索”真理(think)脑部及其他的感官就是摸索用具。头脑的触角,怎样摸索真理,在物理学上,有着一个很奥妙的现象,正如眼睛网膜中的紫色怎样感光一样奥妙。当头脑每次和其他有关的知觉器官,脱离联系从事所谓“抽象的思维”时,当每次离间杰姆斯(w。james)所谓知觉的现实(perceptualrealit)而逃进意念的现实世界(theworldorconceptnalreality)时,它的活力消灭了,人性也消失了,也退化了。我们都被一种错误的见解所困惑,以为灵心的真实功用,便是思维,如果我们不更正我们对“思维”这个名词的错误观念,我们一定会在哲学上造下很笨拙的错误。当一个哲学家走出他们的书房,去观察市场上的往来群众时,这个错误的见解,一定会使他感到幻灭,好像思维与我们日常的行为,是很有关系似的。
\n
已故的罗宾孙(jameasharveyrobinson)在创造中的灵心(themindinthemaking)里,曾经想证明我们的灵心是怎样由于四个基本阶段而产生,他以为人类的灵心,是由于动物的灵心,野蛮人的灵心,孩童的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