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他们的心,还有父母劳他们怀念,或许还要帮助几个堂兄弟求学。负担,使得人庄重严肃,而民族文化的传统观念亦足使他们的思想趋于稳健,早于生理上自然发展的过程。
\n
但是中国人的圆熟非自书本中得来。而出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见了少年人的盛气热情,会笑出鼻涕。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他们讥笑少年的躁进,讥笑“天下无难事”之自信,所以中国青年老早就被教导在长者面前缩嘴闭口,不许放肆。中国青年很快的理会这个道理,因此他们不肯傻头傻脑硬撑革新社会的计划,反而附从讥评,指出种种可能的困难。不利于任何新的尝试。如此,他踏进了成熟的社会。
\n
于是留学生自欧美回国了,有的煊煊赫赫地制造牙膏,叫做“实业救国”;或则翻译几首美国小诗,叫做“介绍西洋文化”又因他们须担负大家庭生活,又要帮助堂兄弟辈寻觅位置,假使他任职教育界,势不能常坐冷板凳,必须想个方法以求飞黄腾达,譬如说做个大学校长。这才不失为家庭的好分子。这样向上攀爬的过程,给了他一些生命和人性上不可磨灭的教训。假使他忽略了这种种经验,仍保持其年青热血的态度,到了三十几岁还兴奋地主张改进革新,那他倘不是彻底的呆子,便是捣乱份子。
\n
让我先来谈谈三大恶劣而重要的德性: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
\n
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我相信这是文化与环境的结果。所以它们不必是中国人心理状态的一部分。它们存在迄于今日,因为我们生存于数千年特性的文化与社会的势力下。倘此等势力除去,其品性亦必相当地衰微或消灭,为自然之结论。忍耐的特性为民族谋适合环境之结果,那里人口稠密,经济压迫使人民无盘旋之余地,尤其是,家族制度的结果,家庭乃为中国社会之雏型。
\n
无可无不可之品性,大部分缘于个人自由缺乏法律保障,而法律复无宪法之监督与保证。老猾俏皮导源于道家之人生观——老猾俏皮这个名词,恐犹未足以尽显这种品性的玄妙的内容,但亦缺乏更适当的字眼来形容它。当然,上述三种品性皆源导于同一环境,其每一品性列举一原因者,乃为使眉目较为清楚耳。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