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安龙那里就不用说了,显然产业一年比一年成熟,不需要额外用什么功夫,反倒是教育扫盲那里可以继续下力气。
\n
青溪县紧挨着安龙,也开始制起茶来,不过因为品质较差,现在主要做的是粗茶。虽卖不上高价,可是专门卖给一般人家或者茶摊、苍蝇馆子之类的,也多少有些收益。另外许杏提点了长青,该地也有不少鲜花,不妨晒制了和茶叶一起制些花茶,再有可以制作香包香囊一类,也是不错的产品。
\n
长青一边给出建议,一边给青溪县令下了死命令,今年若是还没有起色,他不介意再参他一本,让他年终得个下等考评。听说成日闲着吟诗作画的县令大人已经去了好几趟茶园花田了。
\n
景辉那头,经过年底的消费旺季,许杏的红糖作坊基本上已经回本,接下来就要开始盈利了,许杏初步估计,扣除所有成本,每个月能轻松拿到净利五十两。
\n
她在员工待遇这块儿上向来大方,收购原料也一直是当面结清,因此很快就在当地百姓中小有名气了,许多人都想去做工。但是杨恩泰毕竟是男人,又是练武之人,很有几分威严,干活不勤快不仔细的人一概不要,进了作坊也给撵回去,于是更多的人就只能想别的办法,比如进些红糖出去贩卖,或者多种些甜杆卖给作坊。
\n
对此,县令大人在深入了解了情况之后,大手一挥,只要能足额交上赋税银子和稻米,其他的官府不管。他还给长青修书一封,汇报了自己的做法,并格外感谢了通判夫人选择景辉开作坊,保证会提供最大的便利。
\n
“是个圆滑的,顺杆爬得倒快。”长青看了信,也并不反感,“终究是个愿意做事的。”
\n
景江那边有江泉酒带动,虽然酒坊的工艺配方不外传,可是他家价格销量上去了,贩酒的拉货的也多了,甚至为了生产酒坛,附近的瓷窑都多雇了几个人。
\n
“这就叫产业的力量,多了就业,啊,就是更多的人可以多挣一份工钱,或者围着它做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