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先不谈黛玉是否真会弹琴,同样是林黛玉的话,两段中的文字话语却截然不同,前者话语简结,而后一段,林黛玉却变成了迂腐的老先生。
\n
续书的中宝黛二人弊病最大,在高鹗笔下,人人都像是呆子,而宝玉尤甚。不仅如此,从第八十一回,贾宝玉两番入家塾,很怪。曹雪芹在第三回中有两首词来评判宝玉,其中有一句“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而在高鹗笔下,贾宝玉竟然也走了“国贼”、“禄蠹”之路。在第九十三回,贾宝玉听说巧姐在读列女传,他竟然很高兴,并且还给巧姐讲起列女传来;还有一回,林黛玉竟然也在劝贾宝玉读书上进,还赞八股文;黛玉讲琴,看似是说黛玉才高,但前八十回并没谈及黛玉回弹琴,并且才一段的黛玉啰啰嗦嗦很有迂腐之气等等这些太过奇怪。什么“宝玉夺魁”、“兰桂齐芳”、“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如此,原著大悲剧结局的色彩大变。
\n
还有一点,高鹗续到后来,似乎有一种生拉硬套之嫌。这应从通灵宝玉失而复得,宝玉随僧人游太虚幻境说起。此次入太虚幻境,宝玉尽悟,竟然将一些人的命运说出,这难道不是败笔吗?
\n
续文不再多谈,综我所见,高鹗续书后四十回,有多处大放异彩,其中的“黛玉焚稿”一段文字之精不亚于雪芹。文段中的一些诗句也比较好。而其中的败笔亦是颇多,这样的红楼梦竟有些“四不像”的意思了。
\n
高鹗所续之所以与曹雪芹原文不符,主要的原因是二人的经历不同,高鹗没有像曹雪芹一样的经历,所以他写不出曹雪芹所写出的真实感;再就是二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曹雪芹是避世的,而高鹗则是出世,所以有了两个不同的宝玉。
\n
话又说回来,在所有的续书当中,高鹗所续的确可算是较为理想的,如果由“红学”研究者的专家来续,版本亦是不同,争议亦是颇大。这样高鹗就为红楼梦的完整存世做了很大的贡献。
\n
对于高鹗的续书,我虽并不赞同,但并不完全反对。我们应当用理性的眼光,客观地去看。(对于高鹗的续书,我还有许多看法,只是一时不知如何系统的去说,有些许疏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