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电子线路数控系统来控制,也是需要熟练工人进行操作,计算机只需要设定好程序,选好参数,点击开始就行了,自然比那些方便快捷,成品率更高。
江锋提出了直接淘汰掉第一批次的数控机床,申请以红星轧钢厂的名义,开设一家专门生产计算机的电子厂。
当然,这种计算机是数控机械专用的,只是简易单一的操作系统,如果想发展成以后人手一台的那种,光是一个系统就不知道要多少专家白了头发。
江锋脑海中的数控机械已经设计成型了,唯有的一点计算机知识也都贡献了出来,不过没什么关系,华夏人才多的是,以前是被人把门给焊死了,这些技术都被封锁不准进入华夏。
江锋现在就是另外开了一个窗,虽说操作系统比较简单,但是也能满足一些基本的运算,起码编制一套自动运行的程序是没问题的。
现在李怀德一个月都要去找几次领导,就是想推动这个事,每次江锋也都是跟着,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是要江锋去解答。
最后还是冶金工业部部长发了话:“该了解的都了解清楚了,也向上面做了汇报,你们回去等消息吧。”李怀德和江锋也知道这事也就这样了,回来的路上,两人也都商量好了,各自去找找关系,推动一下。
江锋自然就是一个电话打到了王部长那里,简单的做了一下汇报,把新式数控机床的优势说了说,当然也有劣势;
最大的劣势就是以后厂里用不到这么多工人了,而且还必须要求是有一定学历的工人,可以说设备一经生产,原来这些厂里的工人都会没活干了。
王部长提出根据华夏的国情,初中学历都是个宝,中专以上的基本上都是包分配的,哪里有那么多高学历人才来进厂当工人。
江锋也知道现在还没有推行全民义务教育,不过也提出了一个办法,知青下乡回城的人,那些人都是读过书的,而且经过农村教育,也可以进厂接受工人教育吗。
王部长沉默了,这几年安排下乡的也有大几百万人了,回来一批也不是不行,根据下乡阶段的表现,可以择优录取一批进入电子厂,不过这件事就跟上面的政策有点冲突了,王部长丢下一句,我先琢磨琢磨,就挂了电话。
江锋也知道,应该也是打电话去问人了,最终还是要上面那几位拍板,王部长能找到的也就是上次给江锋写信的先生。
江锋挂了电话,知道现在也急不得了,只能等了,也就看上面是怎么考虑的,其实现在做出来,对国内冶金行业冲击太大,起码也要三到五年的过渡时间。
但是时间不等人了,在国际上这些东西也就是这几年都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