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的大小事情交代给杨仪酌情处理,自己却带着马谡,跟随的只有数百名卫士,大张旗鼓地顺着江边考察地形。
其实,诸葛亮和马谡,是去拦住快到泸水的马岱、田石的押运药品、粮米的队伍。
他们两个押运暑药和粮米到来,肯定要进入诸葛亮屯兵的大本营,搞的动静太大,容易被孟获的探子发现。
诸葛亮情报精准,前行不到十里,就碰到了马岱、田石派出的斥候,诸葛亮下令队伍停下来,命马岱、田石前来相见。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马岱、田石,还带着赵统,一起进来拜见诸葛亮。
原来,赵统出发前,是受了丞相府长史向郎的委托,让他顺道把成都制作完成的上千份行军散押运过来。
出发时,他和杜琼、柳隐、陈式、李丰、诸葛乔、关凤等人是一路,他和柳隐轮流领士卒值夜,护卫队伍的安全。
到了平夷县,是李恢的地盘,因为关凤的到来,李恢准备把李遗和关凤的婚事办了,宴请了杜琼等人,让他们留下来休息几天。
李恢也有他的小算盘,他现在身为庲降都督,在蜀汉朝廷,那就是封疆大吏。
但他远离朝廷,需要在朝廷也有盟友替他传递消息,并在关键时刻,能在皇帝面前替他说话,互相支持。
李恢加入元老系比较晚,但深得刘备信任,出任庲降都督以后,本来在朝廷是不愁没有人给他说话的。
但元老系也有文官和武将两个阵营之分,本来是以关羽、张飞、赵云为代表的武将阵营,占据元老系的主导地位,李恢在南昌的日子挺滋润。
但在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大将先后死亡以后,元老系的武将只剩下赵云、陈到、李恢等数人,在朝廷的话语权变小了,元老系的主导权落到了简雍、孙乾、伊籍、刘琰、刘邕、胡济等人手中。
加上陈到领军镇守江州,李恢坐镇建宁,留在朝廷元老系武将,只剩下赵云。
赵云在朝廷的话语权本来不大,偏偏赵云还不喜欢拉帮结派,更不愿替人歌功颂德,刘备去世以后,不由李恢不担心。
杜琼被刘禅拜为谏议大夫,在朝廷消息灵通、在刘禅面前的话语权不小,如果能够与杜琼交好,对李恢还是非常有益的。
杜琼并不急于前去见诸葛亮,他也想顺便调查一下前线的事情,就顺水推舟,留下来参加了李恢酒宴。
杜琼对李恢这个封疆大吏,他还得给面子,还答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参加李遗和关凤的婚礼。
赵统初次上战场历练,他代表的是赵云,本来赵云是不想给他兵马的,但想到他还要押运行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