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人都能想得起来的,无与伦比的故事。
曾经的大文豪们往往都有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即便读者没有看过他们一本书,也能知道“马尔克斯之于屠杀案追查”、“鲁迅之于启民智”、“海明威是个站着写作的硬汉”、“川端康成很会写女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余现在越危险,将来对他的益处就更加大。已不只是南美当地的媒体关注这位“东方新秀”,北美和欧洲都有媒体零星报道。
余切本身构成了巨大的故事,他在那坚持的越久,关注到他的人就越多。
但在之后的报道中,法新社仍然存在担忧,他们写到一个叫“洛尔迦”的西班牙诗人,此人是聂鲁达的朋友,历史上曾因为被封杀而忧心忡忡,患上严重抑郁症,最后也的确被一枪杀死。
万一余切被干掉了呢?
啥传奇都没用了。
在《时代周刊》写到这一事件之后,远在日本的《朝日新闻》也忍不住报道发生在哥伦比亚的事情。大江健三郎执笔,在专栏上写道:
“我们认为日本人具有某种物哀的因素,这是一本成书在1001年至1008年间的书籍《源氏物语》形成的,此后无数作家受其影响,‘物哀’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标志性的文化。”
“富士山、电车、音乐……无论是什么年代的,自然的还是人造的,都不可避免镀上一层浪漫的悲哀。谁造成的,紫式部(《源氏物语》的作者)!她一个人的情感连接,千年之后,竟成为一个民族给人的印象之一!”
“而我曾想象谁有此等伟力,将自身的私人感情刻在堂堂中华的印象中,但那殿堂里面的人太多了……难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我所能确信的是,现在那个殿堂还能容纳新成员进去。”
基本上,大部分人认为大江健三郎说的是余切。因为他在日本是知名“余吹”,而且其本人想过写“核子文学”最后失败,因此更加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