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工艺造就的极致。明清两朝,帝王作为一国之君,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的所用之物往往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因此,帝王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基本上都是百里挑一或是独一无二。钱宸看着都眼熟,说明大概就是嘉靖万历附近的东西。
他上辈子真的没有想过,日常接触的东西有一天会成为古董,而且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
压轴的器物也是来历非凡。是一件黄花梨家具。
钱宸弄家具的时候,想都没想过用黄花梨。
不止是因为贵,而是因为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多木头。
明清两朝,海南黄花梨以其行云流水的纹理、圆润剔透的质感以及清雅不俗的色泽,曾引发了文人士大夫的狂热与追逐,这不仅征服了达官贵族,更是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紫禁城的主人。
在董其昌、李渔、文震亨等文化巨匠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下,黄花梨家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愈加鲜明,延续到清早期后便逐渐登峰造极。
但是这也造成了木料越来越少。
为了迁都,稍微大一点的黄花梨木料,都特么被朱棣给砍完了。今天参与拍卖的这个黄花梨家具还不是小玩意。
而是一件明代黄花梨画案。
这件巨型供案的案面为独板做法,案身通体“满彻”黄花梨,长412厘米,宽52厘米,通高92厘米,独板的案面厚7.5—8.2厘米,总重245公斤,案面重193公斤。
从巨案进行反推,可推测出用来打造此案的黄花梨树干的体量需三人合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