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是有期限的,期限为十五年。
这时代的荒地想要真正变成熟地,所需时间至少三年,长则五年,其实到了最后算下来,汉人得到的利益不是很多。
大家大户的,看不上这些,但是小门小户的,能多赚点银子,可就了不得了,日子只要能比以前好一分,那就值得用命了。
这样的政策一出,立马让天下瞩目,这是一种新的安民方式,与以往的安民手段截然不同。
有远见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政策若是能够好好落地,后续基本不需要太多公家力量去维持了,所有的一切都会由百姓自发完成。
这时代的人,可并不笨啊,这样的手段要是没人能想的出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时代又是阶级分明的时代,能想出这种手段的人,自然也能相出朱二那般的办法,哪个方法对他们有利,他们自然会选择哪个。
所以,朱威的这种政策,又是给天下人上了一课,也更让天下人明白,朱威对于新政的决心。
新纪二年八月十五。
随着朱缶与胡厉一齐下锄,百年草场迎来了它们最后的时光,相信用不了多久,牧场就能变为良田。
宋应星作为朱威亲封的安民使,入驻蒙明省,主管一切蒙汉事宜,也主管农事。
新纪二年九月初二,工部一行人,由徐光临带领抵达宁夏。
新纪二年十月初五。
一声巨响,好似天崩地裂。
在焕土堡附近的贺兰山脉余脉,开始采石挖矿。
大基建计划,正式开始。
新纪二年十一月十二。
第一批水泥,经宁夏水泥路,送往陕西,徐希带领兵士五千,流民三十万,开始沿着官道铺设新的水泥路。
这条路,首先通往榆林,之后入咸阳,而后到潼关入洛阳。
而第二条水泥路,则是从洛阳一路南下,经湖北入湘西,再连四川江西。
至于南方诸省,因为水路发达,通陆路的需求不太急切,放到了第三批。
同一时间,由京城通往宁夏的水泥路,也正式动工,一路往宁夏走,一路下河北入河南,在洛阳交汇。
之后在洛阳往东,入山东等地。
宁夏段的总指挥是徐光临,京城段的总指挥,明面上是左光斗,实际上是朱常瀛。
朱常瀛的处置方案没有公之于众,但是因为朱由校的力保,加上朱常瀛自去王爵,也就留下了一条命,现在暗地里,依旧主持研究院。
不过他在研究院中的权力大大受限,一切发明制造,都在朱威的监视下进行。
此时京城研究院中。
朱常瀛还是坐着轮椅,朱镇那一刀,伤了朱常瀛肾脏,虽说性命无虞,但是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