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种音乐,要不然还真不能让人听见。”
现在不是几十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手机平台,一夜之间就能造出一个爆款来。
通信和交通的不便,决定了如今所有的爆红都不是一蹴而就。
人和歌是在79年火的没错,但在78年就已经有了苗头。
就在今年下半年,首先由去广东出差的人、偷偷带回来一些从香港流进来的磁带,其中最多的就是邓丽君歌曲。
随后这些磁带通过年轻人的“录音机舞厅”得以迅速传播,而最受欢迎的,便是邓丽君。如此你借我、我借他,磁带不够就想方设法托人从广东往回带。
等到明年,她的歌就会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人气高得可怕,如京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是最先爆发的地方。
结果在80年的时候,部分音乐家在京城西山举行“西山会议”,将邓丽君的歌定义为靡靡之音,批判其破坏社会风气,甚至还有专家下场写文章,说歌词是黄颜色的。
有了这个作为基调,再加上对岸的一些骚操作,便形成了民间火爆、官媒不谈的格局。直到90年代以后她才得以被解禁,可那时候她已经因为身体原因渐渐离开舞台,最后始终也没能过来演出,可惜。
等姐姐说完,姜丽丽轻轻点头,随即看向陈凡,眼里带着几分希冀,“那你在文艺联欢会上,表演这首曲子?”
陈凡在琴键上按下几个音符,脸色似笑非笑,“这种曲风也只是在民间被接受而已,‘音乐家’们可不一定会接受哦。”
他可没忘记,明年一首《乡恋》,随着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播出而红遍大江南北,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偏偏被一部分所谓的“音乐家”否定,非要说李谷一用的气声唱法是靡靡之音,简直荒唐之极。
哪怕李谷一自身底子硬,棒子没能打到她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