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刊》杂志第三期上、看见张玫同发表的一首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顿时灵感爆发,创作出了这首曲子。
在这个信息不便的时代,贺老还能了解到国外的音乐,确实很难得。
本来陈凡没想过直接照搬,可是歌曲跟小说不一样,小说知道一个剧情梗概,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写,换背景、换角色,都不在话下。
而一首歌就那么几句词、几段曲子,哪怕陈凡的文学和音乐造诣都不算低,可想要写出同等质量的诗句和乐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还要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他也想过另外创作一首歌唱祖国、民族的歌,但最后还是选了更符合自己年纪的、歌唱年轻人的歌曲。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再没有一首歌比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更合适的。与其创作一首似是而非的“新歌”,还不如就用原作,最后便呈现出今天这个舞台。
思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看着贺老,咧嘴笑了笑,但没等开口说话,旁边的巴老便打了个哈哈,
“你身体不好,常年在家里调养,信息不灵通。但凡你多出来走走,和老朋友们聊一聊,就会知道这小子的本性。”
陈凡脸色一僵,无奈地看着他,这是要拆台的节奏?
贺老则是眼睛一亮,看了看他,随即转头看向巴老,好奇地问道,“莫非我看错了?”
巴老可不管陈凡哀怨的眼神,呵呵笑道,“倒也不能说错,只是不全面。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谦逊有礼,结果熟悉以后,就开始跳脱了。
当天拿了我一支在北方战场上缴获的钢笔,第三回到我家,又顺走了一把顾景舟的紫砂壶,后来他每次去我家,我都得把书房锁上,要不然就会丢几幅字画。”
桌上几位老先生一听,不禁乐不可支,哈哈笑着鼓掌。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