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服生产情况,就是理直气壮闯上门去,明目张胆地要生产技术,人家还客客气气地双手奉上。
若是不给,等省厅的领导回去,用单位名义给对方省厅发函,甚至再一封电报告上轻工业部,不知多少人要吃挂落。
就是这种习惯,造成了进入80年代以后,哪怕副总亲自干预,也被顶牛的情况出现。
仿制的单位还明目张胆地质问,“都是公家的技术,凭什么他们能用,我们就不能用?”
副总耐心解释,“那是人家工厂钱力研究出来的,是有价值的,不能免费使用,否则谁还乐意去搞研发?”
可人家不管啊,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们的技术也可以给他们用啊,技术全国共享,一直都是这样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再说搞研发,可以让部委下任务嘛,下了任务谁还敢不干?”
副总很想跟他们解释市场跟研发的关系,不是随随便便下个任务,研制出来的东西就能受欢迎,而是需要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后期产品研发,费时费力费钱的投入之后,才有可能出一款好产品。
结果人家捂着耳朵大喊,“不听不听我不听。”
完了还把退休的老同志请出来,让老同志讲理。
气得老总够呛,还没有办法。
就是这一个特点,成了后来我国好多传统工艺被盗取的原因之一。
后来之所以能逐渐转变,还是新千年以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出口经济暴涨,为了合理合规,才不得不迎合国际规则,开始重视专利。
所以此时陈凡面对满脸迷惑的姜恒,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这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老牌大学生,换成那些起于微末的干部,可想而知该有多顽固。
还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