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通商之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n
听了刘衍的话,李希君和李光都是松了一口气,能够将平壤争取回来,也算可以给朝鲜国上下一个交代了,毕竟平壤在朝鲜人的心中,就好比南京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不能失去的。
\n
于是李希君和李光纷纷叩拜行礼,说道:“是,我等听令便是。”
\n
两天之后,年仅七岁的朝鲜新国王李澄在条约上签字画押,刘衍也代表大明帝国在条约上签字,并且盖上了大明内阁首辅印章。
\n
这份条约因为是在汉城王宫内签订的,所以后世也称之为《汉城条约》。
\n
这份条约标志着朝鲜国从此以后成为大明帝国的“输血库”,朝鲜的商业和手工业、开矿业等产业,全面遭到大明商贾的冲击,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流入,以及大量的税收。
\n
同时,这份条约也标志着大明帝国开始向外开拓,将势力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n
第六百九十九章 德川家光的奋斗
\n
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江户城,天守阁。
\n
此时刘衍已经代表大明与朝鲜国签订了《汉城条约》,消息传出来之后,明军各部数十万将士欢声雷动,随即在汉城周边开始了为期五天的休整,刘衍定下九月初一大军班师回朝。
\n
而德川家光却是惊怒交加,自己一手打造的五十万出征大军,竟然在朝鲜转悠了一圈,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直接被明军驱赶了回来,而且还赔上了大批的钱粮,以及两万多精锐足轻士兵。
\n
这样的局面对于幕府来说,是非常动摇威信的,对于德川家光来说,也是无法容忍和接受的。
\n
于是一场关乎日本命运的会议,在天守阁内将此番出征朝鲜的将领全部召集起来议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