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蟹蟆amp;quot;、amp;quot;黑幕amp;quot;、amp;quot;诙摹amp;quot;都可用。惟是我既然倡用amp;quot;幽默amp;quot;,自亦有以自圆其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故译为幽默,以意义言,勉强似乎说得过去。
\n
(2)问: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之道何如?
\n
答:试以品茗为喻。最佳的茶无论是武夷小种,或是铁观音、铁罗汉,都是初喝时若不觉其味,静默三分后才得其此中不足与外人道之底蕴。若有西洋人以铁观音之味为不甚明显强烈,必先加以牛奶而次加以白糖,那简直是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幽默也是雅俗不同,愈幽而愈雅,愈默而愈俗。幽默固不必皆幽隽典雅,然以艺术论自是幽隽较显露者为佳。幽默固可使人隽然使然而笑,失声呵呵大笑,甚至于amp;quot;喷饭amp;quot;amp;quot;捧腹amp;quot;而笑,而文学——最堪欣赏的幽默,却只能够使人家嘴旁儿轻轻的一弯儿的微笑。
\n
(3)问:然则三河老妈的笑话好像是加牛奶加白糖的铁观音了?
\n
答:哪里的话!三河县老妈的笑话唯一的趣味,是他的一点腥气,异常脍炙猫口,其实一点的文学趣味都够不上。说他是加牛奶加白糖的西湖龙井、雨前、香片,我还要说amp;quot;彼乌足以当此!amp;quot;大概是没有喝过铁观音的人总能有此等发问。
\n
喝过铁观音而不觉其味者,亦在其例。
\n
(4)问:amp;quot;陶然amp;quot;先生以为中国人对幽默或爱伦尼(irony)完全没有理解的能力,确否?
\n
答:这是千真万真。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一章绪论,述及当时北大教职员欢送蔡孑民先生游欧的集会,散会后梁先生问陶孟和及胡适之所谓中国文化何所指,陶胡二先生答以a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