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说到这,赵卫红终于指向了白板上最开始的几个数据。
“在遭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装甲部队的理论最大突击速度为每小时五十公里。”
“而PLZ-05式自行火炮,有能力对七十公里内的敌人进行精准打击!”
“哪怕口径相对较小,作为第二代火炮的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也具备对二十公里以内敌人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而这意味着,我军现有的武器装备,已经足够在装甲部队的突击过程中,编制出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摧毁所有阻挠装甲部队进行突击的敌对目标!”
说到这里。
在场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明白了赵卫红的意思。
在他的构想中,装甲部队的任务和唯一的任务,就是向前突击,突击,再突击!
用绝对的速度,以点带面,最终撕碎敌人的整条防线!
而在这个过程中,后方的炮兵部队将对突击状态下的装甲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装甲部队在突击中遇到的阻碍与交战环节,能够始终保持最大的突击速度!
敌人想迟滞装甲部队的进攻?
可以!先想办法从PLZ-05式155毫米口径的炮弹下幸存吧!
至此,赵卫红对于“炮坦协同”理论的初步阐述,已经基本完成了。
看上去,赵卫红的这套战术,似乎非常“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