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351年,江淮兵乱,巢县人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聚兵在巢湖泻河口建立巢湖水寨,保卫乡里,对抗元军和土匪。后来盘踞庐州的左君弼时常讨伐廖永安,使得他的处境十分窘迫。
\n
早在1338年(元至元4年),看见到处民不聊生,出家人彭莹玉(外号彭和尚、彭祖)化慈悲为仇恨,率先全国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市)聚众起义。
\n
失败后四处秘密宣传白莲教。此人的得意门徒均以“普”字辈改名。
\n
1352年,彭莹玉的门徒赵普胜聚众起义,占据了含山县。听说徐寿辉起义后建立了“天完国”,心想:背靠大树好乘凉,将来也许可以飞黄腾达。于是带领部队西行到鄂东蕲水县,投奔了徐寿辉。
\n
彭莹玉还有一个门徒,叫李普胜。也在1352年聚众起义,占领了无为州。随后也投奔了“天完国”。
\n
赵普胜奉命率大军攻占江州后不久,徐帝命令赵李两人联合沿江攻城略地。于是,他们乘坐兵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由西向东,联手攻占了沿途的江城——安庆路城(今安徽安庆市)、池州路城(今安徽池州市)、铜陵县(今安徽铜陵市)、太平路城(今安徽当涂县)。可是,两人未能建立牢固的根据地。
\n
后来朝廷派遣大军围剿“天完国”及其所有的部队,徐寿辉指挥失利,致使国都陷落。各部自寻退路。
\n
赵普胜战败后退到巢湖泻河(裕溪河)流域,在黄墩建立彭祖家水寨,与巢湖水寨互为犄角。落魄的赵普胜与单打独斗的廖永安惺惺相惜,于是联合起来。
\n
联合水军共有大小船只数百艘,兵马一万余人。因赵普胜善使双刀,被称为“巢湖水雄双刀赵”。廖永安擅用鱼叉,被称为“巢湖水杰三叉廖”。
\n
廖永安两兄弟和赵普胜、李普胜与庐州的左君弼都有宿仇,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但是巢湖水军常吃败仗。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