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脊髓损伤课题,每一步探进,都是理论风暴、猜测、验证、操作与想法的结合。
先把每个人的想法复刻进现实中,通过操作将想法再现,通过实际反应去纠正想法,修正试验方案。
这就是科研,而且是深入程度比较高的科研。
很枯燥无味。
外人若看这些,肯定觉得昏昏欲睡,但身在局中人,却会觉得回味无穷。
“这个不好说,之前我们都只是考虑了正向反馈,从来没有考虑过负向反馈。”
“如果说,脊髓损伤的急性期不适合微电流刺激?那我们今天的操作?”梅瑸本能地说到了这里,又赶忙改口。
“不过也没关系,临床试验嘛,结果就该是双面的?因为这不是验证性试验,而是探索性的试验。”
“一般来说,这样的概率会很小吧?”王鸥教授是脊柱外科的,所以对神经外科的一些东西也略有了解。
有些治疗,急性期不适合,慢性期才适合,这种前后矛盾,怕是有点畸形态了吧?
可现实往往如此。
现场再次安静了三四分钟之后,梅瑸就看到,本来已经有信号传导的下肢,电信号的反应越来越弱,频率也越来越低。
这些结果,正好印证了方子业对这个课题最极端的猜测。
脊髓损伤后,已经瘫痪的患者,可以用微电流刺激修复闭活的电位通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