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用蔗渣草结就可以随笔点墨。
大道至简,到了后来,牧溪竟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牧溪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南宋著名的权相贾似道,被贾似道派人追捕,不得不隐姓埋名,过上了东躲西躲的生活。
终于,贾似道倒台了,牧溪也得以重新露面。他继续着自己的绘画生涯,直到85岁才离世。
此时,已经是元代。
那个曾经繁华无比的南宋王朝已经成为历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八大山人有了名气之后,牧溪的名气也随之大涨。
他的作品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然而,由于他的画十分简单,一些品评字画的古籍对他评价实属一般。
直白的讲,对牧溪尝试这种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并不认同。
不随大流就是不入流。
汤垕在《画鉴》中写道:“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
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也说:“法常号牧溪,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不过有一句古语: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却在国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出云国,牧溪禅师的地位却截然不同。
他是最顶阶的,无上的存在,最高的存在。
家中藏有他的一幅真迹被视为无上的荣耀。
出云国幕府曾将收藏的字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
牧溪禅师的画不是上品,而是被尊为上上之品。
他的作品从宋代传到出云国后,无数人为之疯狂,视为水墨画祖师,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比拟。
达官显贵以收藏牧溪的画为无上荣耀。
从此,牧溪禅师的画作成为了出云国文化的瑰宝,学习的对象!
此画能有鹅卵石般大小的耀目金光,也正是这般原因。
想到这里,沈愈心中满是感慨。若牧溪禅师不是在南宋,而是与八大山人同一时代,可能就是另外一位顶阶画坛宗师。
不至于在国内没什么名气,在国外却是神一般的存在。
取了几张功还是干净的佚名画铺在地上,沈愈的目光再次落在《烟寺牧归图》上。
最先入眼的是一片好似仙境的浓雾,左侧为高山,右侧为密林。
山与密林中间有一座飞檐翘角的无名寺院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楼阁,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再往下,炊烟袅袅。是一个有着十几栋茅屋的山村。牧归,自然得是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