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长。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族服务的官员,主要有作为总管的宰和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臣。如司工为百工之长,国老负责贵族子弟教育,畋(tian)老负责管理外地籍田,牧正掌管畜牧,酒正管理酒,车正掌管王车,等等。
外服官则主要是作为各方国首领的侯、伯等,比如周文王姬昌,就是西伯侯。外服官还包括为王朝服牢役的男和服兵役的卫等等。
殷商的法制思想,是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重视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那个时代图腾崇拜非常盛行,人们的信仰对象包含地神、河神、山神、日月星辰神等等。帝,是殷商供奉的最高神,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他的权力和威严凌驾于人间君王之上。人间君王由天帝授权统治黎民百姓,自称上帝的儿子,意即天子。
殷商时期的农业、畜牧养殖业和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殷商人已经掌握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饲养驯化了猪、牛、羊、马、狗、鸡这六畜,并且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和淡水鱼人工饲养技术。手工业方面,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冶制技术已经成熟。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大方鼎,大约铸造于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后期,重量达到八百七十五公斤,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的存在,充分证明殷商青铜文化已十分发达。另外,殷商先民已能烧制原始的瓷器,世界所知最早的釉料就出现在殷商时期。
殷商虽然被灭,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殷商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超夏朝,殷商文化则上承虞夏、下启周代。毫不夸张的说,中华文化的基因就是在殷商时期形成的。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商“改正朔,易服色,朝会以昼。”修订了新的历法,确定了新的服饰和车马规制,确立了新的朝会制度。这标志着从殷契到商汤,中国已从上古文明迈进到国家文明。
殷商对天文天象、干支历法的运用,是现代历法的基础。殷商时期已采用阴阳合历,规定366天为一年,开始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这是已开始有大小月之分,和现在一样大月31天,小月30天,闰月28天。甲骨文中有多次关于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殷商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十进制的计数系统,还形成了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划时代成就。
殷商时期的服饰和现在已经差不多了,不论男女老幼尊卑,统一采用上衣下裳的形制。直到现在,我们还称服装为衣裳,缘由从这里来。
殷商人的服饰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