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香孩儿,并且还是神仙赠日所得,所以他应该也是天命之子,理当登临大宝。
实际上,宋太祖确实把他当接班人在培养,加封其为晋王加开封尹,参与各种朝政事务,这是五代十国皇储的标配。而他的两个儿子,二十六岁的赵德昭和十八岁的赵德芳不仅没有实权,更未参与过国家事务。
看起来,赵光义实在没有必要谋杀他的皇帝哥哥。
但在宋仁宗时期,文莹和尚在《续湘山野录》中忽然爆出“烛影斧声”这个惊天大瓜。原文如下:
(太祖)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意为宋太祖把所有侍从都请出去,召赵光义单独喝酒谈事。宦官、宫女们在宫外等候调遣时,远远看见宫内烛影摇动,赵光义不时离座退避。过了一会,宫中积雪已有数寸之后,忽然又听见宋太祖用斧子戳击地面积雪,对赵光义说:“好好做,好好做!”随即睡过去,鼻息如雷鸣。第二日,驾崩于万岁殿。
这个大瓜曝的不过只是宫廷秘闻而已,并未暗示赵光义杀兄。因为赵光义离开后,宋太祖还打了呼噜,说明他睡得很好。而且,赵光义当日还留宿在宫中,他如果杀了皇帝,不应该赶紧出宫,筹备后续事宜吗?
将烛影斧声导向谋杀篡位的,是《宋史纪事本末》。它的故事与之前差相仿佛,但略略改了几个字后,意思便大相径庭: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
宋太祖用斧子戳击地面,对赵光义大叫道:好为之。然后就崩了。
《宋史·杜太后传》中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金匮之盟。
杜太后病重之时,宋太祖日夜照顾不离左右。临终时,太后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要求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其弟。这份遗书被藏于金匮,因此被称为金匮之盟。
以阴谋论而言,这事本身未必靠谱。因为金匮之盟首次正式公开,是在宋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
他为什么不即位之时便公告天下,以平息悠悠众口呢?
既然已找不到真相,这件无头公案就此打住。
宋太宗终于还是登基了,国家大政方针仍遵太祖旧制。他将宋太祖的治国理念浓缩成八个字: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在宋太祖的基础上完善制度,预防隐患,进一步稳定了宋初时局。
但封桩库中的钱却保不住了。
随着北宋逐个消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