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
然而寇准就是一根鞭子,不停地鞭策他前行。
寇准为人刚烈自信,论起是非对错来往往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宋太宗曾经评价他说:“鼠雀尚且懂人意,何况人呢?”对于宋真宗患得患失的心情,寇准大人同样不通人情。他没有循循善诱以安帝心,而是言辞激切地敦请皇帝必须北上。
我们来看他的虎狼之词:辽军压境,形势非常危急。皇帝您如果北进则诸军士气壮大,您如果后退则军心涣散。敌人如果再趁机进攻,天下可就不保了。
这几乎是赤裸裸的恐吓。言外之意是,陛下啊,您如果后退则天下不保,不如豁出命拼一把,输了就死在前线,赢了继续坐拥天下,。
他把皇帝当做克敌制胜的最大法宝,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哪个皇帝愿意做臣子的工具人呢?难怪他后来被一贬再贬,最终客死他乡。
宋真宗左思右想之后,最终放弃了撤退苟安的想法,亲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前线,率军与契丹人展开攻防大战。
寇准把宋真宗的工具人属性发挥到了极致。
澶州跨黄河而分南、北两城,其中,南城位居后方,城池更大也更安全。宋真宗想呆在南城遥控指挥,但寇准力主他亲临北城,如此才算真正的御驾亲征嘛!
当时的大宋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高琼也认同寇准的意见,居然在未经皇帝允许下,指挥卫士护送他渡河。
当宋真宗像上刑场一样登上北城城楼时,北城官兵远远望见猎猎舞动的黄龙旗,齐声高呼万岁,声震百里。欢呼声传出城外,辽军被震慑得军不成阵。而宋真宗被大宋雄壮军威感染,肾上腺素飙升,终于雄起一把,走下城楼细细慰问驻城官兵。
宋真宗现在还慌不慌呢?
肯定是慌的,而且慌得一批。
他把军中事务全权委托给寇准,自己则回到行营,并派人观察寇准做什么。被赶鸭子上架的宋真宗,现在也许已对寇准心存杀机。小子,你可别让我抓到错处,否则必砍你头以正军纪。
但寇准像当年淝水之战中的谢安一样,表现得无可指摘。他指挥若定,且每日与将士们饮酒赌博,玩笑欢呼,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宋真宗这才勉强放下心来。寇准都这样了,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宋军果然在相持战中取得了先机,逼迫辽国遣使修好,提出宋朝割让关南之地并赔款,辽国便可退兵。
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辽国为什么还会提及割地问题呢?因为后晋石敬瑭割让的幽云十六州,早已经名不副实了。
这跟后周世宗柴荣有关。当年他北伐辽国,一举收复了瓦桥关以南鄚州、瀛州等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