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将以前付给辽国的岁币转赠于金国,史称海上之盟。</p>
对于马植的战略,宋朝大臣存在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百年兄弟国的盟约,而且存在一定风险。甚至当时的高丽国王也看得明明白白,遣使传话说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p>
马植却对宋徽宗信誓旦旦保证辽国必亡,如果让女真人占得先机,麻烦更大。</p>
双方各持己见,也各有道理。宋徽宗选择站在马植一边。</p>
从理论上来看,联金抗辽确实是一个非常棒的驱虎吞狼之计。但其中存在一个致命隐患,那就是马植低估了女真人的野心,且高估了宋军的战斗力。宋军连契丹人都打不过,一旦失去辽国作为屏障,他们能抵挡骁勇更胜十倍的金兵侵掠吗?</p>
机会当然是有的。幽云十六州一旦回归,宋朝重新占据长城之险要,扼幽州之咽喉,女真骑兵若想大举南下,恐怕不太容易。</p>
不巧的是,盟约签订后,宋朝刚刚平定方腊、宋江起义不久,无力即刻出兵伐辽。而金人却起兵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破辽国中京大定府。</p>
宋人这才如梦初醒,仓促起兵攻打辽国。这当然也很有道理,否则一旦金国独自破辽,宋朝有什么资格坐在谈判桌上,和女真人排排坐分果果?</p>
然而宋军的表现实在太拉胯了。</p>
其时幽云汉民生活困苦,多思南归,看到宋军往往不战而降。宋军几乎兵不血刃杀入燕京城中,此时只需坚城固守,便可算大获全胜。但宋军进城后的表现还不如契丹人,他们在城中肆意烧杀抢掠,大失民心,而且被契丹人杀了一个回马枪,将士大败亏输,死伤大半。</p>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兵先后攻克辽中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随后再取燕京,覆灭了辽国。</p>
鉴于宋军的拉胯表现,完颜阿骨打的态度变得分外强硬。他对马植傲慢地表示中原将士以十万之众不战而溃,燕京为金兵攻取,你们有什么资格得到它?</p>
真是丢人啊。马植无言以对,只得邀请金使回国再议。再次谈判时,金人给出的方案是:金国只割让燕京六州二十四县给宋朝,宋朝除原定五十万岁币外,还须补交一百万贯铜钱作为燕京的代税钱,否则免谈。</p>
宋徽宗表示全部答应,并让马植再次使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