眘之名打压秦桧,早把帝王的制衡之术用得滚瓜烂熟。朝堂里的哪点事,他有什么看不明白?只是年纪大了,身心慵懒了,也就看破不说破,懒得计较了。
但宋孝宗的絮絮叨叨,让太上皇的耳朵都起了老茧。有一天,他终于听不下去了,懒洋洋地开口打断他道:“大哥,你还是等我百岁之后再讨论这件事吧!”潜台词是:你尽管搞你的北伐去,我不会干预你,你也别来烦我。
宋孝宗默然。
除了西湖的歌舞,太上皇的世界从此清净了。
公元1163年,金世宗在稳定国内局势后,开始频频侵扰宋国边境,宋金关系再次趋于紧张。宋孝宗与主战派官员充分交换意见后,决定先发制人,北伐中原。
张浚调集大军八万,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指挥,渡过淮河后一举攻占灵璧(今安徽宿州灵璧县)。另一路由邵宏渊指挥,在攻击虹县(今安徽宿州泗县)时遇到困难。数万宋军围攻不下,直到李显忠遣部协助,这才攻克虹县。
两军会师之后,下一个目标是符离(今安徽宿州)。但大敌当前,邵宏渊的举动却突然让人看不懂了。
攻克虹县本该是一场皆大欢喜的胜利,但邵宏渊的脑回路却与众不同。他不仅不感激李显忠鼎力相助,反而认为他是在抢功劳。
就算觉得李显忠抢功劳也没毛病,大不了在下一仗把功劳抢回来就是。然而,邵宏渊却选择了消极怠工。
他驻军虹县,按兵不动,存心想看李显忠打败仗。谁知李显忠孤军血战,竟然一举攻克宿州。
功劳都被他一个人抢光了。
宋孝宗大喜,提拔李显忠为河北、淮、京东招讨使,任命邵宏渊为副招讨使。
这相当于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邵宏渊白捡了一个副招讨使,却越发不乐意了:凭什么我是副的,他是正的?
两人的矛盾还没完。
攻克宿州后,邵宏渊打算开仓放粮犒赏三军,但李显忠有不同意见。他打算暂时只奖励将士一些钱财,将粮食留下来以作征兵和军粮之用。
从长期作战考虑,这个策略没有任何毛病。但邵宏渊向张浚打了个小报告,说李显忠图谋不轨,又私下挑拨将士,让许多士兵对李显忠心生不满。
眼见将帅离心,张浚察觉到不妙,立刻下令三军撤退。
这个命令来迟了一步。
金国精兵已大举反攻符离,李显忠让邵宏渊出兵两路夹击金军,但邵宏渊置若罔闻,按兵不动。
李显忠率军打退了金兵的第一次进攻。然而随着援军陆续到来,金兵越打越多。
李显忠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率部浴血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