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各种游戏。妥欢帖睦尔回到大都后,将当年那些书册文具收藏在一个小皮匣中,经常打开翻看。登基以后,为报答秋江长老的养育之恩,元惠宗大加封赏,将大圆寺改为万寿殿。
基于以上原因,他不可能听从伯颜的建议,滥杀无辜汉人。
伯颜的倒行逆施,使元朝更加动荡不安,各地纷纷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1338年,元末红巾军领袖彭莹玉发动袁州(今江西宜春)起义,失败后开始传播白莲教。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第一次起义失败,彭莹玉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他即将随着红巾军再次粉墨登场。
眼见朝纲松弛,天下乱象纷呈,元惠宗有心除掉伯颜这个大毒瘤。
公元1340年,元惠宗与伯颜的养子、御史大夫脱脱合谋,利用伯颜外出狩猎的机会,发动政变,将其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随后流放岭南。
二十一岁的元惠宗得以亲政。
同年六月,元惠宗为报杀父之仇,下诏毁去太庙文宗庙堂,赐死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流放他们的儿子燕帖古思。
翌年正月,元惠宗任命脱脱为右丞相。
元朝最后一位帝王和最后一位贤相雄心勃勃,准备联手中兴元朝。
污垢已被清洗,民心会再次归附吗?
君臣两人做了许多工作,废除伯颜旧政,实施一系列改革,史称至正新政,又名脱脱更化。
脱脱更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恢复科举,大兴国子监,开经筵,恢复太庙祭祀制度,允许民间养马,减盐税,平反冤狱。
这是拨乱反正,恢复以儒治国。
而且,元惠宗决定修史。脱脱被任命为总裁官,主编宋史、辽史和金史。
从孔子开始,儒家奠定了中国修史的传统。元朝建立以后迟迟没有修史,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无法确定正统。
在汉人看来,宋朝是无可争议的华夏正朔,中华正统。但蒙古人未必这么认为,金人和辽人遗民可能也有不同意见。
脱脱表现出了做大事者的魄力。他主张三史同修,各为正统,同时组织汉族、党项族、蒙古族等族史学家汇聚一堂,开创了我国多民族史家共同修史的先河。
新政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元朝已积重难返。
公元1344年,脱脱病重,占卜者说他流年不利。于是连续十七次上表请辞,接任者并不具备脱脱的才能。
朝政日益腐败,天灾频繁发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禁之不绝。摆在元惠宗面前的,有三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一个是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脱脱辞相当年五月,大雨连绵二十天,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