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按儒家天人感应论,天现异象通常意味着天子有过错,人间有冤情。
李贤于是上书劝谏明宪宗应“敬以修身,正以御下,刚以断事,明以察微,”修帝王之德以消弭天灾。第二天李贤再次上书,趁机奏请释放浣衣局中那些被没官的宫女。明宪宗从其所请。
同年五月,天降大雨和冰雹,大风吹倒了城郊祭坛的大树。李贤再次上书明宪宗,称天威可畏,劝谏他不要过于宠信近臣,而要信任老成大臣,共商国是。
在李贤的辅佐下,明宪宗斥逐佞幸,体谅民情,很快稳定了朝廷政局,表现出一代明君风范。只可惜李贤辅政不久便突然病逝,接任内阁首辅的人是陈文。
陈文自命有治世之才,他早年出任云南布政使时颇有政绩,因此朝野一度对他寄予厚望。但他无治世之德,出任首辅后一味玩弄权术,行事猥琐而政风不廉,放任自己的儿子和家奴大肆收受贿赂,在朝政上却毫无建树。他好不容易积攒的好名声就此毁于一旦。
幸好,内阁中还有彭时和商辂两位名臣。这是继李贤之后,另外两只时刻提醒明宪宗勤政治国的成熟鸿雁。
公元1448年,彭时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但他差点因此被抓捕入朝。
原来他状元及第后激动坏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干脆爬起来打算彻夜修改谢恩表,待天亮后直接上朝,向皇帝上表谢恩。谁知到四更时分,他靠着桌几不知不觉进入梦乡。这一睡,就错过了上朝时间。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状元郎第一天正式上班就迟到,这样的工作态度,还了得?
负责督查风纪的纠仪御史当即上奏,请明英宗命锦衣卫去捉拿他来朝。
昨天披红簪花打马游街的当朝状元郎,如果今天因迟到而锒铛上朝,那就是创历史记录的尴尬了。
幸好礼部尚书胡濙爱才,他奏请明英宗着锦衣卫去找寻彭时,而不是捉拿他。蒙在鼓里的彭时这才免去了无妄之灾。
彭时的工作作风与陈文截然相反。他严谨端方,生活节俭,在朝为官三十余年,始终以刚直敢言,持正稳重着称,是明代中期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
明英宗年间,他最为人称道的贡献是反对陪葬,促使明英宗取消妃嫔陪葬制度。
明宪宗年间,彭时作为内阁大臣精心辅政,多次劝谏年轻的皇帝应敬畏天变,体恤民生,赏罚严明。公元1466年秋,彭时奉旨修成《明英宗实录》后,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两年后,陈文去世,彭时接任首辅。
随着地位日益稳固,明宪宗渐渐懈怠政事。再加上有外戚进入内阁,结交宦官,有意隔绝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