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的山河实业集团,将捐助50万英镑,用于国内的教育事业。
包括补发教师薪水、新建学校、购置教材等等。
这笔款项将和之前的欧洲捐款一样,必须保证专款专用。
为此,李奇维特意请了一家英国的公司,由他们全程进行监督。
没有人知道他和国内政府是怎么谈,这都是最上层的秘密了。
消息一出,直接引爆了国内的舆论。
之前对李奇维的质疑和辱骂,瞬间烟消云散了。
随之而来的,则是如潮水般铺天盖地的赞美。
“我的老天爷啊,50万英镑,那大概就是300多万两白银,简直就是一座银山啊。”
“李奇维教授也太有钱了,乖乖,我以后也要让我的孩子当科学家。”
“我之前还辱骂过李教授,我真不是个东西。”
“他给外国人捐5万,那是出于人道主义,体现出我华夏乃礼仪之邦。”
“毕竟李教授的一生所学,都是在欧洲完成的,理应捐点。”
“但是给华夏捐50万,那就是拳拳的爱国之心了。”
“我宣布,李奇维教授又重新变成我的偶像了。”
果然不管是任何年代,有钱就是好办事。
之前舆论还一边倒,无数人都在骂李奇维。
而现在,三百万两白银一出,所有人都高潮了。
其中教育部的那些官员,则是最开心的一批人了。
有了钱,他们就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理想的,想着建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能够上学。
有野心的,则想着拿出政绩,继续高升。
至于贪污?
没有人敢想。
这笔钱在国内造成的轰动,其影响之大,让任何一个有歹念的人都不敢伸爪子。
这可是国内无数孩子的教育钱,谁要是敢贪,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别说一个教育部的官员,你就是最顶层的那些大佬也不敢。
毕竟人家英国人可不是吃素的。
真要捅出来,谁都不好看。
这也是李奇维故意的,他就是要搞得声势浩大,让这笔钱真正能用于国内的教育事业。
真实历史上,民国这段时期的教育确实太惨了。
连最高学府的教授都发不出工资,其余学校就可想而知了。
李奇维的捐款让他在国内的名望再上一层楼。
半个月之后,教育部特别派出了周豫才,前往婆罗洲进行当面感谢。
这可不是故意侮辱李奇维。
周豫才虽然仅仅只是个佥事,但内部的大佬们知道,他和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