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一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等中立国的元首写信。
邀请他们以国家的名义,参加第一届物理奥赛。
其中威廉明娜女王最为积极,她甚至公开回应李奇维,表示荷兰一定会派遣学生参加。
虽然,阿尔贝一世等人也纷纷表示,会参与本次比赛。
舆论再次轰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李奇维的人脉竟然如此深厚,连国王都说动了。
有了欧洲几位国王的发声,这一下,欧洲各国算是彻底坐不住了。
很快,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其科学院皆公开表示:
“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科学界的伟大盛事。”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科学竞赛。”
“它代表从此以后,科学正式打破国家的限制。”
“科学全球化,势不可挡!”
掷地有声的宣言,让第一届的物理奥赛,充满了神圣的意义。
英国皇家学会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
因为科学之城就是在英国的领土创建的。
本次比赛,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大英帝国实力的体现。
李奇维三管齐下,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资源,为奥赛站台。
结果显而易见。
1915年12月1日。
欧洲交战双方达成共识协议,以国际红十字会为担保对象。
所有参加奥赛的师生,可不受战争影响,统一在瑞士集合。
最后从法国离开欧洲,前往婆罗洲。
消息一出,科学界沸腾了。
这就是全世界科学家联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战争要为真理让步!
一个月之后,1916年的元旦。
婆罗洲科学之城公布了第一届物理奥赛的参赛名单。
几乎所有具有正规大学的国家,都参加了比赛。
主要有:
欧洲: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瑞士、意大利、波兰等。
亚洲:华夏、俄国、樱花国、印度、菲律宾等。
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等。
这个时代,虽然大部分国家都是欧洲的殖民地。
但是受到本土反抗势力的影响,欧洲不得不同意在殖民地建立大学。
甚至连非洲都有一两所大学。
只不过,那些国家完全没有能力找出物理专业的学生。
所以,本次物理奥赛的参赛国总数量在25个,参赛学生总数80人。
人数虽然很少,但个个都是精英。
他们将代表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