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却是氢原子核相对质量的14倍。”
“这说明氮原子核应该是由14个质子组成,它的核电荷数应该是14才对。”
哗!
会场内瞬间出现大范围的骚动。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都震惊了。
尤其是以索迪为首的化学家,只感觉心中一阵突突。
化学又一次成为物理的附庸了。
而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哦,上帝啊,我们化学又要被物理推翻了吗?”
“既生化,何生物啊!”
索迪作为卢瑟福曾经的助手,深刻地知道台上那个男人的实验能力之强。
对方的研究成果,对于化学领域有着颠覆性的影响。
卢瑟福看到众人的表情,笑了笑,连忙补充道: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核电荷数的排列规则。”
“而是想对其进行补充。”
“我认为原子核的组成不止有质子,还应该有电子。”
轰!
卢瑟福的话让众人又是一惊。
一个小小的原子核竟然隐藏了如此多的秘密。
“有了电子的加入,核电荷数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还是以氮原子核为例,其中除了有14个质子,还有7个电子。”
“这样一来,质子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相互抵消,整个氮原子核对外显示就是7个正电荷。”
“所以它的核电荷数就是7。”
“假设原子核的质子数是N,原子序数是Z,则原子核中有N-Z个电子。”
“这就是我的质子-电子模型。”
不得不说,卢瑟福的逻辑堪称无懈可击。
质子-电子模型,基于现有的事实,完美地与其它理论融合。
这种完美让在场的化学家们简直欣喜若狂。
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化学的真谛。
布鲁斯教授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但是对于模型中的原子核却一无所知。
现在,卢瑟福教授又提出了原子核的质子-电子模型,彻底让科学家搞清楚了原子核的结构。
同时,原子的结构也就清楚了。
谁都没有想到,一场报告会,卢瑟福竟然带来了这么重磅的理论。
同时震惊物理学界和化学界。
众人不由得朝汤姆逊看去,满脸羡慕。
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卢瑟福在帮助老师撑场面。
要是他仅仅照本宣科,把自己的论文从头到尾再讲一遍,那确实没什么意思。
在场的物理化学大佬们,几乎都看过卢瑟福的论文,没有必要再听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