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议题围绕“酸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展开。
安禾集团的代表率先发言,他们高举“产业规范化”大旗,提出一套统一的酸野生产标准: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酸野行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我们整个区域的酸野产业将被市场淘汰。”
此言一出,会场内响起了阵阵掌声。
许多酸野厂的小老板点头赞同,觉得安禾集团的提案对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话虽如此,但你们的标准是否考虑到了各地的特色工艺?”苏小婉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语气铿锵地问道,“酸野的价值不只是口味,更是承载了不同村镇的文化传承。如果一味追求统一标准,那些与众不同的传统技艺是否会被视为不合规?”
她的提问让安禾的代表有些措手不及。
一时间,会场内议论纷纷,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的复杂性。
安禾集团的张震却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反驳道:“苏小姐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们设定标准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更多的酸野厂提高竞争力。
传统技艺当然重要,但没有安全和规模,文化传承也是空谈。我们并不排斥特色产品,只是希望它们能在标准化的框架内发展。”
这话看似圆滑,但却暗藏杀机:如果泗科酸野的工艺被判定为“不在标准框架内”,将彻底失去合法性。
就在众人被张震的发言带偏时,王教授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透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感:“作为一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的学者,我想提醒大家,非遗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