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资本手段对泗科酸野厂进行围剿:
安禾集团通过渠道关系压低泗科酸野的供应价格,试图在供应链上制造压力;
莱茵集团则大幅投放广告,抢占消费者的注意力;
两家公司联合发起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感受到“国际品牌”的冲击力。
短短一个月内,泗科酸野的销量骤减30%。村里原本信心满满的村民们也开始感到担忧。
“再这样下去,我们就撑不住了。”一名村干部忧心忡忡地说,“还是回到之前的路子吧,把酸野当成普通食品来卖,别搞这些品牌化的东西了。”
面对这场新的寒冬,苏小婉开始重新审视泗科酸野的定位。
她深知,与其被对手的打法牵着鼻子走,不如另辟蹊径。
“莱茵集团和安禾的打法,是资本+科技+国际化,他们最大的优势是规模化和现代化。”她在会议上分析道,“但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的酸野,凭什么能吸引消费者?”
“是文化!”李青青答道,“是泗科酸野背后的人情味和传统工艺。”
“对。”苏小婉点头,“这是我们的灵魂。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一点,去模仿他们的现代化,那才是真正的自取灭亡。”
李成林也补充道:“莱茵集团再强,它也只是一个企业;而泗科酸野,承载的是整个村子的文化记忆,这是他们无法复制的。”
1.推出“非遗限定款”
泗科酸野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