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4.
村民参与度:单纯租地无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这事儿不能硬来,得让村民看到好处,心甘情愿把地交出来。”老李敲了敲桌子,补充道,“还得让他们参与进来,种好东西!”
为了进一步了解村民的看法,老李带着苏小婉挨家挨户走访,倾听大家的意见。
村民李大爷说:“我这把老骨头干不动了,地荒着也心疼,可要租出去,要是几年后地不肥了怎么办?”
“老李叔,我家愿意租啊!不过租金得高点,不能亏了。”一位年轻妇女说道。
村民的态度不一,但共同点是担心地的归属和收益问题。
这时,刚从农业大学毕业的林晓华回到村里,引起了老李的注意。林晓华不仅懂农业技术,还带回了许多现代化种植理念。
老李眼前一亮,赶忙找到林晓华:“小华啊,你对农业技术有研究,能不能帮我们酸野厂解决这个抛荒地的问题?”
林晓华听完后,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李叔,可以试试‘合作社+订单农业’模式。酸野厂作为合作社的订单方,提供稳定收购价格,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种植技术由我来指导,村民不仅可以拿租金,还能靠产量分红。”
听完林晓华的方案,老李和苏小婉认真讨论了可行性:
酸野厂不用直接参与种植,减少了管理压力;
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又能通过分红增加收入,能提高参与积极性;
林晓华负责技术指导,可以保证种植标准化,提高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