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哥说得对。分工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然大家互相扯皮,只会让客户等得不耐烦。”
村民们听后觉得有理,各自挑选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落实。
分配方案实施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村里负责打包的张二狗,发现酸野和蜂蜜的包装标准各不相同,而村民之前的打包习惯也比较随意,导致速度慢得出奇。
“这不行啊!”张二狗抱怨道,“酸野用的是纸盒包装,蜂蜜得装泡沫箱,还得贴标签,忙不过来!”
李成林闻讯赶到,观察了半小时后,提出了改进方法:“二狗哥,你这里需要流水线式的打包流程。我来帮你重新设计一下。”
他将打包环节分为三步:
1.
分类摆放:先把纸盒和泡沫箱分开,由两组人分别负责酸野和蜂蜜的基础包装。
2.
贴标和检查:另一组人负责将成品统一贴标签,并检查是否漏单。
3.
打包入库:最后一组人专门负责装车和安排发货。
“人手不够怎么办?”张二狗提出疑问。
“临时调配。”李成林说,“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没分配具体任务,让他们加入打包队伍,或者我亲自帮忙也行。”
果然,经过重新分组和安排,打包效率大幅提升,张二狗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成林哥,这下我服了!”
方案推进的过程中,尽管大部分人逐渐接受了李成林的安排,但仍有少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几个老农,认为李成林的方案“复杂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