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最后两人拿着木叉子。
\n
组成前后配合的阵列。
\n
四队,两两厮杀。
\n
朱由简这时也把视线从青年汉子,转移到这群少年。
\n
“鸳鸯阵!”
\n
他看着场上情形,不由轻呼出来。
\n
说来,戚继光的声名早已远播天下,他的《纪效新书》刊刻流传也有几十年了。
\n
有人学《纪效新书》操练阵法,本也不算稀奇。
\n
但以朱由简所知,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
\n
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
\n
也许和戚继光、李成梁影响力的消长有关。
\n
戚继光抗倭名声虽大,调至北方,却并无多少实战机会。
\n
而与此同时李成梁在辽东却屡建战功。
\n
万历初年,李成梁名声反而远远超出戚继光。
\n
到张居正死后,因为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密切关系,文官集团弃用戚继光,重用李成梁。
\n
李成梁子孙家丁遍布军中。
\n
北方军队,受李成梁一系习气影响甚大。
\n
将领多是以重金豢养家丁为依仗,以骁勇行险为本领,以获取丰厚物质回报为动力。
\n
所以戚继光这一整套制度化的选兵、练兵、带兵的方法,对北方将领来说并没有多少实践的兴趣。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