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眼下有前顺天府推官王徵和西洋陪臣邓玉函合译的《远西奇器图说》一书,去年出版刊行,是介绍各种西洋机械,此书也是采掇多部西洋书籍内容而成。
\n
“此外还有李之藻和傅泛际合译的《名理探》、《寰有诠》、汤若望的《远镜说》、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徐光启介绍道。
\n
“就只有这几本?”朱由检眉头皱了起来。
\n
“启禀陛下,十年前金尼阁从欧罗巴返回大明时,这七千册书先保存在粤东香山澳葡人聚集之地,后来才陆续转运至京城。
\n
“所以这七千册书汇集京城,为时未久。加之兼通华语和西洋文字的,目下也只有寥寥数人。”徐光启耐心解释道。
\n
他说到这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才又接着继续说道。
\n
“不过七千册之外,之前翻译的,也已不少。
\n
“利玛窦翻译的《乾坤体义》,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圆容较义》,合作的《坤舆万国全图》;
\n
“阳玛诺的《天问略》、熊三拔的《表度说》;
\n
“臣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臣与熊三拔合译的《泰西水法》;
\n
“王徵和金尼阁合着的《西儒耳目资》等等”
\n
朱由检点点头,眼中精光闪烁道:
\n
“这些还不够,朕听说先生们和西人合译的西洋书,大多是这些西洋人解释含义,而后卿等确定译文。须是有我大明人精通他们文字,才好。”
\n
“陛下说的是,臣也觉得如此非长久之计。朝廷原本设有四夷馆,专门培养翻译夷文的人才。这四夷馆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