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不过现在不妨先让薄珏从光学玻璃的生产这个具体点入手。
\n
望远镜和显微镜如果能普及开来,对科学发展是一大推动。
\n
朱由检说道:
\n
“薄先生,朕让户部给你二十万两银子,你可聚集工匠试制各种尺寸,不同类型的玻璃。我中国工匠之巧智还在西洋之上,只要多尝试,多探究,做出比西洋更优良的透光玻璃,应该不成问题。有了好的玻璃,还可造更大的远镜,制作各类玻璃镜子,玻璃器皿,若是合于实用,也可和工部对接,扩大生产,贩售于市场,也能获利。”
\n
薄珏听了,喜之不尽,连忙谢恩。
\n
朱由检又把视线投向宋应星,笑道:
\n
“宋爱卿立志要写《天工开物》一书,收录我大明各类农工技艺,这制作玻璃,你也可以和薄先生多讨教一下,将来也好收在你的书中。”
\n
宋应星连忙恭敬答应。
\n
宋应星要收集材料写《天工开物》,朱由检在第一次会见宋应星时,便已引他说了出来。
\n
宋应星对皇帝能直接提拔他入翰林,并做了格理部高官,以为是知遇之恩,感激不尽。
\n
所以上次见面宋应星又把已经写成的《天工开物》部分手稿抄本,还有《论气》等文章都献给朱由检,以备御览。
\n
虽不指望皇帝能当真去仔细看,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n
朱由检却说道:“朕看了宋先生上次给朕的手稿,对先生格物穷理之思,佩服之至。尤其是先生书稿里说的三件事,朕颇有兴趣。”
\n
宋应星没想到皇帝真的能仔细阅读他的著作,而且还有特别关注之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