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一定自己动手炼制一下,看看前后分量变化究竟如何?”
\n
朱由检听宋应星这么一说,有些哭笑不得。
\n
亏自己如此热情赞扬,原来宋应星这段是从李时珍那里抄来的,而李时珍的内容则估计是从道教炼丹的记载那里引用来的。
\n
自己并没仔细看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以为是宋应星自己动手做实验,原创的实验描写呢。
\n
薄珏听两人讨论,却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插嘴道:
\n
“长庚兄,你既是要回去自己炼制,动手实验。在将水银和石亭脂密封入泥罐之后,可先连带泥罐一起称重,待烧炼时辰到后,先不必打开泥罐,再称一次重量,看看是否和最开始相同。”
\n
宋应星皱眉道:
\n
“这自然是相同,岂有烧制之后,分量不翼而飞的道理。吾在《论气》中便说:
\n
‘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由气化而形,形复返于气’,这气不生不灭,自然不会无端减少。这水银和硫质烧制之前是多重,烧制之后,化成银朱,这分量之和自然也依旧是多重。”
\n
薄珏点头道:
\n
“长庚兄此论,倒是和嘉靖时肃敏公,王浚川先生所论相合,浚川先生说‘气有聚散,无灭息’,正是此理。
\n
“不过道理是这个道理,还是需要自己动手验证一下。长庚兄不验证,吾回去之后,也要亲自动手验证。”
\n
薄珏说的王俊川先生乃是嘉靖时期曾出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的王廷相。
\n
这王廷相和王阳明是同时之人,也是一个文才武功双全的全才。
\n
只不过他在哲学观点上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